國產自動駕駛實現新突破,晶振廠家獲發展新契機
國產自動駕駛實現新突破,晶振廠家獲發展新契機
是的,國產自動駕駛實現新突破,將會是晶振廠家發展的新契機,在晶振行業中,現在諸多廠家都在生產能夠適用車載電子的石英晶振產品,因為誰都能夠看出來未來的車載電子方面將會發生巨大變化,這是一塊肥肉,不咬兩口都對不起自己;另外電子行業的車載電子領域業務從年初到現在都明顯在增加,并且從許多客戶的詢價可知,很多客戶都選擇使用性能比較高的有源晶振,以此提高設備穩定性,聽過客戶說過的最多的依據話就是:”我是做車載的,性能一定要穩定”?但是它的影響并不僅僅如此.
6月12日,東風公司技術中心試制車間,國內首款完全自主研發的L4級5G自動駕駛汽車—東風Sharing-VAN正式量產下線.下線后,首批共6輛Sharing-VAN將駛向位于山東省青島市的國家海洋實驗室,在智能園區進行載人擺渡、運送物品等運營活動.隨著東風Sharing-VAN正式量產下線,我國L4級自動駕駛汽車領域已實現產業化,并正在實現商業化.
在5G和車聯網協同下,通過5G+邊緣計算,自動駕駛落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使用5G通信技術的東風Sharing-VAN,在車聯網和北斗系統加持下,后臺可通過遠程遙控接管車輛,延時僅為5—6毫秒.
無獨有偶,6月17日全球首款北斗高精度定位5GV2X智能車發布并正式上市.以高精度耐高溫有源晶振為時鐘源,依托千尋位置提供的北斗高精度時空智能服務,”下一代智能SUV”廣汽新能源埃安V的定位精度達到了厘米級,可以實時知道自己開在哪一個車道,行駛更加安全和可靠.
可見,自動駕駛的實現是多個行業的協同配合,其中包含通信行業,攝像頭行業,傳感器行業,雷達行業,車聯網等等,所以對電子行業的格局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其實只要是對電子行業或者是某一領域有影響就會間接影響晶振行業.在通信產品會使用溫補晶振等一系列高精度有源晶振,攝像頭上需要使用壓控晶振來保證攝像畫面的穩定性等等.
其實從當下晶振行業中的一些小細節就能夠看出,格局在逐漸發生變化;年初的時候NDK推出了可適用于5G的低相噪溫補晶振,TXC出產-40-150℃的耐高溫車載石英晶體諧振器;KDS晶振也推出了車載專用晶振,從這些跡象來看,當下諸多晶振廠家的生產研發重心正在向車載,通信等方面側重,或許這也是未來晶振市場走向的一大趨勢.
單單從行業前景來看,自動駕駛領域亦或者是車載電子產品領域的前景還是很好的,現在的自動駕駛就像多年前的智能手機行業一樣,非常具有發展潛力,未來對車載晶振的需求量會不斷提升,這種態勢未免不是晶振廠家的一個新的發展平臺.
國產自動駕駛實現新突破,晶振廠家獲發展新契機